香港抗疫之路,从清零到共融的艰难转型
7
2025-07-03
2023年冬,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城再次被疫情阴霾笼罩,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,感染人数激增,医院床位告急,防疫压力骤然升级,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,一位被称为“哈尔滨疫情女主”的护士——李雪(化名),意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,她的故事,不仅展现了医护人员的坚韧,也折射出疫情下普通人的伟大与无奈。
李雪,32岁,哈尔滨某三甲医院呼吸科护士,从业十年,疫情爆发初期,她所在的医院被列为定点收治单位,而她则被调往重症监护室(ICU),负责新冠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。
1月10日,一段她在病房崩溃痛哭的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,画面中,她戴着N95口罩,护目镜上满是雾气,瘫坐在走廊角落,双手颤抖着说:“我真的撑不住了……”这段视频迅速引发热议,网友纷纷称她为“哈尔滨疫情女主”,有人心疼她的付出,也有人质疑她的“脆弱”。
这段视频背后,是李雪连续工作72小时、照顾20多位危重病人的超负荷运转,她的崩溃,并非软弱,而是长期高压下的瞬间释放。
李雪的视频曝光后,舆论迅速分化。
支持者认为:
质疑者则称:
面对争议,李雪并未回应,她只是简单调整后,又回到了工作岗位,她的同事透露:“她从不觉得自己是‘英雄’,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”
李雪的遭遇并非个例,哈尔滨此轮疫情中,医护人员普遍面临以下挑战:
人手不足
由于感染风险高,部分医护被迫隔离,导致在岗人员工作量翻倍。
防护物资紧张
N95口罩、防护服等供应不足,部分医护不得不重复使用。
心理压力巨大
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,缺氧、脱水、疲劳成为常态。
李雪曾在日记中写道:“每次脱下防护服,脸上都是勒痕,手被汗水泡得发白,但最难受的不是身体累,而是看着病人痛苦却无能为力。”
“哈尔滨疫情女主”的标签,某种程度上是媒体和公众对疫情叙事的投射。
李雪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共鸣,正是因为它打破了“医护人员必须坚强”的刻板印象,展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。
随着疫情逐渐受控,李雪的生活也回归平静,她没有接受任何采访,只是默默回到了日常工作中。
她的故事提醒我们:
李雪不是唯一的“疫情女主”,在中国各地的抗疫战场上,有无数像她一样的医护人员,在默默坚守,他们或许不会成为新闻头条,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的付出,才让我们的城市得以运转,让生命得以延续。
疫情终将过去,但他们的故事,值得被铭记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